长平之战与赵括(1/1)
长平之战
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成语叫做纸上谈兵,这个成语的由来和赵括有关,也就是长平之战有关,长平之战基本上就决定了战国的结局
我们现在来详细的讲一讲长平之战的它的经过,可能会讲的比较长
长平之战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原因,那就是韩国的原因,说到韩国,又要说到晋国,大家知道,战国的开始就是从三家分晋开始的,所谓的三家分晋就是,赵韩魏三个晋国的大夫,他们将晋国给瓜分了,晋国本来是春秋时候的大国,但是最后呢,他的三个大臣也就是造剪子,还有未了之,还有一个姓韩的,三个人呢?权力越来越大,最后呢,就把,他们的国王的天下给瓜分了,这样就产生了韩国,赵国和魏国,这三个国家里面呢,赵国比较大1点,韩国魏国比较小1点,这三个国家都和秦国接壤,大家知道,秦国自古以来就是虎狼之师啊!所以和秦国接壤就免不了要不断的被侵占领土,这样呢,韩国的土地越来越小,韩国当时有一个地区叫做上党地区,那个地方最后呢,原来他是和韩国连在一起的,后来由于秦国不断的进攻,使得他最后成了1块飞地,所谓的飞地是什么意思啊,就是和它的本土不相连了,大家知道飞地是非常危险的,比如像巴基斯坦,大家可能不知道巴基斯坦原来分为东巴和西巴,东巴现在已经不见了,为什么不见了呀?因为它是1块飞地,也就是现在的孟加拉国,孟加拉国原来就是巴基斯坦的东巴,后来因为种种的原因,在印度的唆使之下,他独立了,建立了孟加拉国,现在,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在打仗,你就想一想,看这个巴基斯坦怎么会不恨印度呢?你把我的一块大块土地给弄丢了,所以巴基斯坦人是很恨印度的,而且他们现在不单单是有这种就恨,还有薪酬啊,因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有1块土地的争端,那就是克什米尔,所以新仇旧恨加在一起,两个国家打了好几次印巴战争,现在又开始打了,不过这一次呢,好像中国的武器起了很大的作用,中国人从中呢扬眉吐气了,我们回到韩国,韩国呢,那个上党地区嘛,成为了1块飞地,这个韩国的国王就知道保不住了,这个上党地区保不住了,然后这个韩王嘛,就起了一个非常坏的心思,他想嘛,反正这块土地已经保不住了,不如把它送给赵国,因为秦国嘛,秦王一直对上党地区虎视眈眈,把上党送给赵国的话,秦国肯定会很愤怒啊,这是我的呀,在秦国看来,这就是我的呀,我口里面的食物啊,你照顾到我口里面抢食,那么的话呢,秦国就会进攻赵国呀,我韩国就可以得到一个喘息之机呀,所以嘛,这种阴谋诡计,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的娴熟,然后呢,他就真的把这块上党地区送给了赵国,然后赵王呢,就开始开大会,赵王也没有那么蠢,大家七嘴八舌嘛,有的人就反对,比如着名的蔺相如,他就说这个地方不能要啊,要不得要的话呢,肯定会得罪秦王,要和秦国作战,当然也有目光短浅的,他说这么大1块地方不要白,不要天下,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啊,上党地区还是蛮大的,这个赵王嘛,毕竟不是英明神武的一个国王,很平庸,所以呢,他想来想去啊,这么一大块肥肉不吃,实在是心里痒痒,虽然觉得可能要打仗,但是还是先吃了再说吧,这么大1块肥肉不吃,对不起自己呀,不出所料,赵国吞并了上党地区。之后,秦国就兴师问罪,然后就开始了长平之战的开始
长平之战一开始呢,并不是赵括在那里当统帅,统帅是谁呢?就是着名的大将廉颇,廉颇是赵国的名将,也非常的有名。在历史上,我们的课文中,应该是在初三吧学过将相和嘛,就是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因为一些事情闹了矛盾,然后廉颇给蔺相如负荆请罪嘛,这个故事中国人都是妇孺皆知的,当时廉颇在那里指挥长平之战,廉颇呢?他是老将,也是名将。他知道秦国的实力,也知道秦王这次来势汹汹,如果硬扛的话,应该是扛不住的,所以他就采用了一个什么方式呢?就是我不跟你打,我就手,大家知道进攻和防守的那种差别是天差地别的,要攻陷一座城池,很难要防守的话,要容易的多,因为我的城池那么高,你要攻上来的话,你要爬云梯,我在上面用滚木用溅射你就可以了,所以进攻呢那种伤,王就大得多得多,然后廉颇呢,就这样守了好长一段时间,应该有半年吧,这个时候呢,赵王坐不住了,赵王为什么坐不住了?很简单,因为打仗是要有钱的,赵王也不是大财主,即使是大财主也扛不住啊,前线几10万人要吃要用,还要那些武器,那个箭射出去了,你不要造新的吗?所以这种战争如果旷日持久的话呢,国家确实负担很重,这个时候,赵王是一个平庸之君的,这个缺点就非常明显了。如果赵王是一个英明神武的人物的话呢,他就会看出这个事情的本质,这个事情的本质就是要钱还是要命,你如果不出钱的话,你赵国就会灭亡了,所以还是出钱吧,哪怕苦1点,这个赵王呢,是个平庸之君,他就这个钱呐,出的很路程呐,他就非常的难过,我的这个国库里面呐,一天天的看着大这样的减少这个财宝,然后呢,他就催促廉颇呢,进攻决战,廉颇是什么人呐?人家是老将,是名将,他们看得清形势,知道打不得呀,不能决战,所以他就是拖,再往以下命令接站,他就是,现在天气不好,再往右下命令决战,然后廉颇又说昨天拉了肚子,在完了右下命令结战,廉颇又说,昨天崴了脚,反正就是推三拉四,赵王也不是傻瓜是吧?就知道这个廉颇啊,他就是不想决战,他就在推三拉四,那么赵王就想换人吧,换谁呢?当然是老赵家的呀,也就是赵奢的儿子,赵括嘛,噪声呢,也是赵国的名将,赵王就想虎父无犬子啊,而且包括嘛,名声在外,平时嘛,大家讨论这个军事的时候,赵括侃侃而谈,第一,第二,第三,第四,第五说的头头是道,一看就是行。家里手嘛,一看就是个军事家,所以呢,赵王一看就你了,赵括同志,你是赵奢的儿子,是一代名将的儿子,而且你又如此如此的有才学,所以就派你去了,而且对照过说你去的目的是为了决战,不是到那里花我的钱的,告诉你,那个廉颇啊,花我的钱太多了,把我都搞穷了,你不能再花我的钱了哈,这就是平庸之间,他分不清主次,分不清轻重,赵括其实从根本上来说也没有那么差,但是他就是这样带着镣铐跳舞啊,他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和秦军决战,那么明显的连廉颇都不敢和秦军决战,作为一个新兵蛋子,一个没有带过兵的赵括,他怎么去决战呢?所以赵国的命运也就这么注定了,然后呢,赵括就被派到前线替代了廉颇
我们来看秦国,秦国听说赵国换了统帅,换成了赵括,然后呢,他们也换了一个统帅,这个统帅是谁啊?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着名的将领之一,那就是武安君白起,提起白起的大名呐,现在的人可能不知道,但是在历史上,很多人听到白起的大名都要发抖,白起一生还300余战,无一败绩,是真真正正的战神,所以你想想看,战神第一个小白,也就是说白起不是白起啊,赵括虽然谈起来是头头是道,但是没有当过统帅呀,打过仗没有啊,应该也没有,所以的话,本来秦国就比赵国要强,然后军事将领又是一代的战神白起,秦赵两国的命运也就决定了
然后呢,赵括来到了前线,成为赵军的统帅。一个月之后,两军就开始决战,赵国当时一共20多万的军队,应该有30万吧,秦国也差不多,反正两国都是举全国之兵进行一种殊死的决战,就像现在的中国和美国吧,现在中国和美国也在进行决战,然后呢,很快,武安君白起就把赵括的军队给包围了,反正和武安君白起打仗,人家300余战无一败绩的人,最后的结果就是赵军全军覆没,所谓的全军覆没,不是全部战死了,而是有20多万人被俘虏了,这里说一下,赵括赵括作为一个军事统帅,表现的还是非常的英勇,他亲自冲锋陷阵,最后战死,不管怎么说,还是保持了一个统帅的尊严以及光荣
最后说一下,那20多万人吧,那20多万人全部被武安君白起活埋了,虽然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活埋敌人的军队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,但是活埋20万人还是非常的残忍残酷的,所以武安君白起的最后的结局也是很不好的,武安君白起最后的结局是被秦王给凌迟了,当然是在很久之后了
长平之战对于赵国来说,对于秦国来说,影响是极为深远的,大家知道20万军队,30万军队,那不不得了啊,要知道我们现在我们14亿人呐,也不过是200万军队,当时的中国全国加起来也就是两三千万人吧,还分在七个国家,也就是战国七雄嘛,一个国家也不就是两三百万人吗?然后20万军队耶,一个国家两三百万人,还有一半是女人是吧,也就是100万男人,还有小孩,还有老人,那么的你去想一想,这个国家怎么样了?所以赵国从此以后就再也站不起来了,最后也就灭亡了,这里说一下,秦灭六国嘛,其实并没有打多少仗,主要就是打赵国和楚国,其他的几乎没怎么打,打的也是一些小仗,比如韩国,魏国,像齐国的话呢,几乎是直接投降的,燕国也是,韩国和魏国本来就是秦国的邻国,被邻国被秦国11点点的一小块一小块的零敲碎,打给打没了,所以可以看出,长平之战对于整个的战国有着一个举足轻重的影响
从这个长平之战的事情可以看出,一个国家的国君呐,他要有一种高瞻远瞩的能力,不能够是一个平庸之辈啊,要分得清主次啊,不要像这个灶王一样,要钱不要命啊,历史已经过去了,但是历史的教训应该记住啊,要记住啊,不能要钱不要命啊,命还是比钱更重要啊,是不是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