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3章 蒸汽打桩机(1/2)
【崇祯三十一年夏,连绵暴雨如注,浑浊的雨水顺着京师城墙的砖缝不断渗入。护城河旁,砖石混着泥浆倾泻而下,露出摇摇欲坠的地基。老石匠王长顺蹲在积水里,布满老茧的手摸着裂缝中扭曲的木桩,眉头拧成一个“川”字,嘴里喃喃自语:“地基下沉,木桩腐烂,这城墙根本撑不住鞑靼的投石机!”与此同时,边镇大同的加急奏折如雪片般飞入紫禁城:“敌军攻城器械日新月异,城墙屡遭重创,现有夯筑工艺已无力抵御,恳请朝廷速援!”奏折上还附着一张草图,描绘着敌军新式攻城槌撞破城墙的惨烈场景。】
【乾清宫内,朱由检盯着城防损毁图,指节在龙案上敲出沉闷的声响。案头《营造法式》被雨水洇湿,“城垣筑基”章节的朱批已然模糊。“难道要看着祖宗基业毁于一旦?”他突然抓起镇纸,狠狠砸向墙上的《九边图》,瓷片飞溅间,宣府城墙崩塌的密报正摊在狼藉之中。烛火摇曳,映照着他憔悴又焦虑的面容。】
【次日早朝,奉天殿内三十六根蟠龙柱威严耸立,却难掩殿内凝重如铅的气氛。朱由检身着素色龙袍,手持半截腐烂的木桩,缓步走上龙阶,水珠顺着蟠龙纹龙袍不断滴落:“这是京师城墙的地基!连暴雨都扛不住,拿什么抵挡敌军?”他的声音低沉而愤怒,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。】
【内阁首辅洪承畴整了整被雨水打湿的蟒袍,跪伏在地:“陛下息怒,臣已下令征集民夫十万,采用传统‘版筑法’加固城墙,同时调拨各地石材……”】
【“版筑法?”朱由检猛地将木桩砸在龙案上,震得案上的奏章纷纷散落,“敌军的投石车能把城墙砸出窟窿,你们却还在用千年前的老法子!工部!朕听闻西洋有用蒸汽之力打桩之术,能否造出更强的筑基器械?”】
【工部尚书宋应星手捧一叠图纸,额角沁出冷汗,小心翼翼地出列:“陛下圣明。若能制造‘撼山锤’蒸汽打桩机,或可筑牢城墙根基。但此器械构造极为复杂,需解决蒸汽动力与夯锤的精准联动、不同地质的适应性、设备的便携性等难题。且……”他偷瞄了眼面色铁青的礼部官员,声音不自觉地低了几分,“此等机械或遭匠户抵触,传统筑基技艺恐受冲击,还望陛下三思。”】
【“技艺若不能护国安民,留之何用?”朱由检扯开龙袍领口,眼中满是决绝,“即刻成立‘固城监’,选址通州。内帑拨银百万两,征调天下石匠、铁匠、机械师!若有延误,军法处置!”龙案上的玉玺在晨光中闪烁,似乎也在为这道旨意助威。】
【固城监内,蒸汽与铁锈的气息交织。老石匠王长顺拄着錾子,站在设计图前,对着图纸啐了口唾沫:“用铁疙瘩打桩?石头都震碎了,地基能稳?我凿了四十年石头,带了上百个徒弟,没听过这般胡话!这分明是瞎折腾!”】
【年轻的机械学徒陈铁柱涨红着脸,举着齿轮模型反驳:“王师傅,您看这蒸汽活塞驱动的夯锤,落下力道比二十个壮汉合力还强!而且通过这些齿轮和杠杆,还能精准控制夯锤的下落高度和速度!”】
【传教士汤若望推了推眼镜,神情严肃地补充道:“理论虽如此,但实际操作困难重重。难点在于将蒸汽的爆发力转化为稳定的冲击力,稍有偏差,夯锤便会卡死。且不同土壤密度需匹配不同的击打频率,这需要大量测算和试验,绝非一朝一夕之功。”】
【首次试验在泥泞的护城河堤上进行。简易的撼山锤发出刺耳轰鸣,蒸汽管道喷出浓密的白雾,仿佛一头正在苏醒的钢铁巨兽。当夯锤落下时,地面突然迸裂,飞溅的石块如雨点般四处散开,险些击中围观的百姓。人群中顿时响起阵阵尖叫,百姓们惊慌失措地四散奔逃。王长顺跳着脚大骂:“看看!我早就说这铁疙瘩是个祸害!这是毁地基还是造灾难?”】
【“为何会崩裂?”朱由检踩着泥浆大步走来,绣着金龙的靴底沾满碎石,眼神中满是怒火。】
【宋应星浑身湿透,哆哆嗦嗦地举起变形的夯锤:“陛下,夯锤落点太集中,导致地面受力不均。且蒸汽压力过猛,超过了传动装置的承受极限,这才……”】
【“十日之内必须改进!”朱由检一脚踢翻旁边的测量仪,仪器零件散落一地,“再失败,你们就用双手给朕夯地基!”说罢,拂袖而去,留下一群面色惨白的工匠。】
【朝堂之上,弹劾声浪如汹涌潮水。御史大夫郑三俊手持事故伤亡名单,义愤填膺地奏道:“陛下!固城监已耗银四十万两,却让城墙裂痕更甚,还伤及无辜百姓!此等奇技淫巧,分明是劳民伤财,恳请陛下立即叫停!”】
【“劳民?”朱由检猛地甩出大同城墙沦陷的战报,战报上血迹斑斑,“等敌军破城,烧杀抢掠,那才是真正的劳民!固城监继续,再有阻挠者,满门抄斩!”他的怒吼震得大殿上的吊灯都微微摇晃,群臣纷纷俯首,不敢作声。】
【研发陷入绝境,固城监内气氛压抑到了极点。陈铁柱整日盯着铁匠铺的铁锤发呆,直到有一天,他在观看铁匠打铁时突发灵感。他顶着烈日,一路狂奔冲进监内,衣衫被汗水浸透,头发也乱成一团:“陛下!我们可以加装缓冲弹簧,就像铁匠的铁砧!既能分散力道,又能保护夯锤和地面!”】
【汤若望眼睛一亮,立刻铺开羊皮纸,飞速计算起来:“若配合可调节的蒸汽阀门,根据土壤硬度自动调整击打力度……但需要精密的联动装置,这对工匠的手艺要求极高。”】
【第二次试验当天,数千百姓冒雨围观,其中不乏从外地赶来的好奇者。改进后的撼山锤缓缓启动,“轰隆轰隆”的声音响彻云霄。夯锤有节奏地落下,地面不再崩裂,反而被夯实得平整如砥。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:“成功了!真的成功了!”然而,好景不长,几分钟后,传动皮带突然断裂,机器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,陷入瘫痪。】
【消息传回朝堂,守旧派群情激奋。礼部尚书李腾芳涕泪横流,以头抢地:“《考工记》有云‘天有时,地有气,材有美,工有巧’,如今用机械破坏地气,必遭天谴!陛下若再执迷不悟,大明危矣!”】
【兵部尚书皱着眉头,忧虑道:“即便成功,一台撼山锤需百人操作,战时如何快速部署?且其庞大笨重,难以在复杂地形移动,恐难派上用场。”】
【朱由检盯着城防图,沉思良久,突然下令:“广开言路,征召民间能工巧匠!不论出身贵贱,只要能提出改良之策,一律重赏!”】
【告示一经贴出,应者云集。一位来自徽州的老木匠被请到固城监,他盯着撼山锤,沉思许久后缓缓说道:“把夯锤改成可拆卸的,遇到紧急情况,拆开了人能扛着走。再加上滑轮组,能省不少力气。”工匠们根据他的建议,设计出模块化结构,配合滑轮组,将操作人数减少到二十人,且能在山地等复杂地形快速组装。】
【当真正的撼山锤在第三次试验中,仅用半日就完成了往日百人三日的筑基量时,现场沸腾了。通州百姓自发送来锦旗,上面绣着“神锤固城”四个大字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激动地拉着陈铁柱的手:“好后生!有了这宝贝,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城墙塌了!”】
【早朝时,城防总督捧着数据报表,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:“陛下!撼山锤使城墙筑基效率提升十倍,地基稳固程度远超从前!大同城墙加固后,敌军投石机连砸三日,城墙却纹丝不动!将士们士气大振!”】
【户部尚书也急忙出列,满脸喜色:“陛下,从长远来看,使用撼山锤可节省人力成本七成,且减少石材损耗。不仅如此,因城墙稳固,边疆百姓得以安心耕种,赋税也有望增加!”】
【然而,仍有守旧派官员不死心,试图劝阻:“此等奇技淫巧破坏风水,违背祖制,他日必生祸端!还请陛下三思啊!”】
【朱由检掷出敌军攻城的惨状图,图中百姓流离失所,孩童啼哭不止,他怒喝道:“城墙倒塌,百姓遭殃,这就是你们想要的风水?即日起,撼山锤优先加固九边重镇,各地设立机械城防营,命工部编写操作手册,在全国推广!”】
【民间对撼山锤的态度从抵触逐渐转为狂热。起初,石匠行会联名抗议,认为机械抢了他们的饭碗,甚至有人趁夜破坏试验器械。但当撼山锤在抢修黄河决堤的河堤时大显神威,不仅保住了万亩良田,更救下数千百姓性命后,石匠们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。他们主动要求学习操作技术,还自发组织起来研究如何进一步改良器械。有的石匠改良出适用于山地的轻便型打桩机,有的则尝试将撼山锤与水车结合,发明出自动运石装置。】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