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灵异恐怖 > 小官之女的富贵手札 > 第734章 升降责罚

第734章 升降责罚(2/2)

目录

而太子虽因梅宫正的认罪书洗脱谋害顾庶人的嫌疑,可中毒后神志不清时的失仪言行,危急之时拿太子妃之躯体挡灾的行为,终究损了储君颜面。

正熙帝便下旨将其圈禁东宫长达一年半,责令抄写《帝范》千遍,罚没五年俸禄,并收回所有政务职权。

这也怕是正熙帝给予袁家的回应和态度。

动荡之中,七王爷却成了这场风波里异军突起的赢家。正熙帝一纸诏书,将他的郡王爵位拔擢为亲王,朱红诰命上烫金的\"亲王\"二字熠熠生辉。

与此同时,内库大开,金银锭、流光溢彩的金银首饰等送入七王府。

堆积如山的赏赐映得门庭恍如白昼,更令人瞩目的是,正熙帝特意恩准他待伤痊愈后,便可重返吏部。

这道旨意无疑昭示着,七王爷即将踏入权力核心。

随着风波渐息,顾庶人之死的真相终于大白。正熙帝不仅为她洗清污名,更因七王爷的缘故,破格追封其为昭仪,特许入葬皇陵。

金册玉印送入顾庶人灵前那日,黄绸覆盖的棺椁缓缓移入皇陵地宫,守陵的老宫人都叹从未见过这般恩宠。

消息传开,宫内外议论纷纷,有人望着七王爷新封的亲王爵位,又想起他即将重返核心的圣谕,私下里都在揣测,这位蛰伏许久的王爷,莫不是要借着这股势头,在朝堂之上掀起新的波澜?

至于按祖制守孝期满一年后,东宫新太子妃的人选即将浮出水面。

空置的太子妃之位,成了各方瞩目的焦点。袁家如今已失去了角逐正妃之位的资格,顶多被允许再送家中女儿入东宫为妾,照料太子妃留下的稚子。

而真正的新太子妃的人选,无疑将从苏侧妃、顾侧妃,还有边良娣中角逐。

三人各有倚仗和家世,其中苏侧妃虽是四品御史嫡女,与家中手握军权的顾侧妃、便良娣相比,背景显得单薄许多。

然而她父亲屡屡在朝会上为太子执言,这是太子最需要的,倒也为她争得几分胜算,更别说她膝下太子的血脉已儿女双全。

相较之下,顾侧妃出身最为显赫。其家族世袭勋爵,父亲顾世子执掌的兵权,远比边良娣之父平西将军更为雄厚。

一个是累世簪缨的勋爵之家,一个是白手起家的新贵,两相比较,高下立见。

更别说顾侧妃也有一子在膝下,而边良娣则未诞下过皇家血脉。

因此,朝堂内外皆私下议论,认为顾侧妃入主的胜算,远在其余两人之上。

这场没有硝烟的宫闱之争,尚未开始,便已显露出几分胜负端倪。

唯有前太子妃袁氏已如过眼云烟,消散在众人的谈资里。

东宫的宫墙依旧,却再无人提起她的音容笑貌,仿佛她从未在这深宫中存在过,这一切,不过短短几日…

而有言官们则欲要再次谏言,却在触及正熙帝冷厉的目光后纷纷噤声。

这场风波看似就此平息,可明眼人都知道,不过是帝王权衡下的草草收场。

梅宫正若还在世,知晓自己苦心经营的局被帝王轻飘飘一句定论彻底颠覆,或许该是何等愤懑。

权力的天平上,人命与谋划都轻如鸿毛,唯有帝王心意才是定盘星。

那些皇子终究是皇室血脉,在真正合意的储君人选浮出水面之前,都是正熙帝可拿捏利用的棋子。

但经此一事后,诸王表面维持的兄友弟恭彻底碎裂。谁都清楚,下一次的交锋必将腥风血雨。

而高居九重的正熙帝,或许就是静待这场皇家内斗愈演愈烈,毕竟唯有大浪淘沙,才能显出真金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