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6章 边境风波(2/2)
正当叶明思考黑狼部的事情事,顾慎的密信也夹在一车药材中送了过来。外表看是普通的药方,但用白矾水涂抹后,隐藏的字迹便显现出来:
\"...李折已呈御前,上阅但言'知道了',不置可否。礼部郑侍郎趁机发难,弹劾尔'擅改祖制,惑乱民心'。幸王尚书力辩,言安阳乃边关要地,当便宜行事。现朝中分两派争执不休...\"
叶明将信纸凑近烛火,看着它卷曲成灰。皇帝的态度耐人寻味——既不支持也不反对,任由臣子争论。这种暧昧,往往比明确的表态更危险。
\"大人,京城来的加急公文!\"武明堂气喘吁吁地闯进来,手里捧着一个黄绫包裹的卷轴。
叶明心头一跳。展开后,却是兵部例行询问边防情况的牒文,只在末尾添了一句:\"抚恤新规,着详陈条理,速报备查。\"
\"这是...?\"
\"朝廷要个台阶下。\"叶明冷笑,\"既然有人质疑,就得拿出冠冕堂皇的说法。\"
他立即着手起草《安阳抚恤条例细则》,将每一项措施都与经典中的\"恤兵褒忠\"论述挂钩。
写到\"忠烈斋\"时,特意引用《左传》中\"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\"的名句,强调教育将士子弟就是巩固国防。
刚写完最后一行,衙役又来报:陈教谕带着几位老夫子登门拜访。
叶明匆忙迎出。令他意外的是,陈教谕身后跟着的并非府学教授,而是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儒生,个个身着褪色的青衿,一看就是久试不第的老秀才。
\"叶大人。\"陈教谕拱手,\"这几位都是安阳本地的饱学之士,对大人设立'忠烈斋'一事,有些见解想当面陈述。\"
叶明暗自戒备。难道又是来反对的?
为首的老秀才颤巍巍上前,却从怀中掏出一本手抄册子:\"老朽等草拟了《忠烈斋学规》十条,请大人过目。\"
翻开泛黄的纸页,叶明越看越惊讶。这哪是什么抗议,分明是一套详尽的教学方案!从课程设置到考核标准,甚至包括如何兼顾文化课与武艺训练,考虑得比官府条文还周全。
\"诸位先生这是...?\"
\"大人。\"老秀才深揖到地,\"老朽等寒窗数十载,终老牖下。今见大人给行伍子弟开上进之路,感佩莫名。愿尽绵力,助忠良之后成才。\"
原来这些落魄文人,最懂寒门学子的艰难。叶明心中一块石头落地。有这些老学究支持,李乡绅等人的反对声就更不足虑了。
送走陈教谕一行,叶明立即将《细则》与《学规》一并封存,派加急快马送往京城。同时附上一封给顾慎的私信,请他适时在朝中宣扬这些\"德政\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