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7章 优待俘虏,趁机拉拢(1/2)
863旅的平顺县总部医院驻地,此刻成为了一个充满希望和生机的地方。大量的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病房之间,为那些伤者带来了生的希望。
炊事班的战士们精心准备着营养丰富的饭菜,为大家补充体力,而在营地的一角,陈振华、战神师长、陈副师长正围坐在一起,总结着战斗的经验教训,为未来的战斗做着更加充分的准备。
当然,不仅如此,李有才还额外带回了6门41式山炮,以及特战团的官兵另外缴获了一个中队的小鬼子的武器,而许副旅长带领的骑兵团,则是直接缴获了一个大队的小鬼子的武器,外加50辆运输卡车。
这样让863旅的机动化作战能力进一步提升。自然那些完好的武器则是被陈振华直接收取交到863旅的旅部储藏室那边,而那些损伤的武器则是被陈振华直接转移到黎城兵工厂,平顺县黄崖洞兵工厂分厂进行维修,从而确保满足后续部队的需要。
在将所有的国军战俘完全安顿下来之后,陈振华一方面安排给予这些国军战俘积极的治疗,另外一方面,陈振华特意交代魏大勇、李战龙、周卫国等原国军官军官兵以及其他的国军官兵,去劝说从太原监狱里解救出来的国军俘虏。
魏大勇,这个性格直爽的汉子,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俘虏们的营地。他目光炯炯,声如洪钟:
“国军的兄弟们,我原本是27师的一个班长,咱们都是华夏人,都是为了打鬼子!在这,咱们不分什么国军八路,都是一家人!”
他回忆起自己曾经在国军中的经历,感慨万千,
“以前我在国军中的时候,也想着保家卫国,可那时候很多事都不如人意,如今在八路军,我才真正看到了希望!咱们一起打鬼子,为咱老百姓谋个太平日子!”
周卫国则是用他那冷静而理智的口吻,与俘虏们交流:“各位,战争的残酷大家都深有体会,咱们在前线拼命,为的是什么?不就是为了赶走侵略者,让咱们的家人能过上安稳日子吗?“
“八路军这里,虽然条件艰苦,但咱们心齐,有信念!只要大家一起,就没有打不赢的仗!”他耐心地解答着俘虏们的疑问,用自己的真诚和坚定感染着每一个国军官兵。
李战龙更是发挥了他善于与人沟通的特长,他走到一群俘虏中间,席地而坐,就像与多年的老友聊天一般:
“兄弟们,有从淞沪战场上来的吗?有从金陵保卫战中逃出来的吗?咱爷们都是战场上摸爬滚打过的。“
“现在我加入八路军了,在八路军这里,不讲究那些虚的,只要你有本事,能打鬼子,就能得到尊重!而且,咱们八路军讲究官兵平等,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。”
他讲述着八路军中的种种温暖故事,让俘虏们的心中渐渐燃起了希望的火苗。
就这样,他们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与俘虏们交流,倾听他们的心声,了解他们的顾虑。
对于那些担心家人安危的俘虏,他们承诺会尽力帮助寻找和照顾;对于那些对八路军的纪律和生活方式有所担忧的,他们详细地介绍和解释。
有的俘虏一开始心存抵触,说:“我们在国军里习惯了,到这能行吗?”
魏大勇拍着胸脯说:“有啥不行的?只要你有一颗打鬼子的心,在这就能干出一番大事!你看我,现在都是排长了,刚到八路军不到两个月的时间。”
也有的俘虏犹豫着说:“我们加入了,会不会被歧视啊?”
周卫国严肃地回答:“这位兄弟说笑了,我现在是863旅的副参谋长,之前在87师里是团副,所以在八路军里,从来没有歧视这一说,大家都是兄弟,一起出生入死!”
还有的俘虏担心待遇问题,李战龙笑着说:“咱们虽然物质条件比不上国军,但咱们这几天吃的如何?至少没有让大家饿肚子吧!总比让大家饿着打仗好吧!大家为了同一个理想而战,这种满足感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!”
在他们的努力下,俘虏们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询问加入八路军的细节。
自然而然,在这三天的时间里,不低于五千人,自愿加入了八路军的队伍。
当然,那些明确表示加入八路军队伍的国军俘虏官兵,则立刻被转移到另外一处地方进行特别的照顾。
毕竟武乡县的安置点还是不够大,所以那些加入八路军队伍的国军关闭,则是直接被转移到了平顺县、黎城县等根据地进行安置和治疗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