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1章 谈笑间,退三路大军(1/1)
房玄龄继续说道:“加上阳关等各地的守军,我们一共能够动用的大军,只有三十万左右。如果强行动员更多的士兵的话,将会严重的影响大唐的各个方面。即便是我们能打赢这场战争,最终我们整体的国力将会倒退。百姓们将回归,隋末战乱的年代,将民不聊生。”
大殿上的文武百官听完之后,各个面色凝重,三十万对一百多万,这个仗如何打?
此时那个机器人使者说道:“坏消息说完了,
众人闻言抬头,都已经坏成这样了,还有什么好消息?不过李世民等人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,想听听李蘅。在此时能说出什么样的好消息?
那机器人说道:“好消息就是,有三路大军,我们公子已经帮陛下退掉了。”
“哦!”听到这里,李世民和诸位大臣都露出喜色,问道:“是哪三路大军?说来听听。”
那机器人说道:“第一路大军,西突厥铁勒九部,陛下不必忧虑了。我们少爷,已经给西突厥肆叶护可汗和泥孰提供了大量的军械?因为铁勒九的背叛,让他们感到愤怒,将在大约一个半月后,对叛乱的西突厥铁勒九部进行征伐。到时候,西突厥铁勒九部将自顾不暇,在无力进犯我大唐,这一路大军陛下可以放心,已经无大患。”
听到这里,李世民终于露出一丝笑容:“好!好!还有什么好消息?”
机器人使者说道:“吐谷浑,这一路大军,陛下也不必忧虑,公子已经想出退敌策略。吐蕃国刚建立不久,现在正急于扩张地盘。前一段时间还和吐谷浑冲突不断,才刚停战不久。陛下,只需要派一位使者,前往吐蕃国。正式下诏书,承认吐蕃国的国家地位。并且将吐谷浑西南一带,与吐蕃国有争议的土地,下旨划分给吐蕃国。到时候,必然会引起吐蕃国与吐谷浑的战争,到时候这一路大军就可以消弭于无形之中。”
李世民听完大喜,拍手说道:“好,好计策!来人呢,拟旨,派人立刻给吐蕃国送去国书,就说我大唐承认吐蕃国的国家地位。并将吐谷浑西部的土地,全部划分为吐蕃国所有。同时,大唐愿意和吐蕃和亲,以结两国之好!”
转过头李世民又问道:“刚才说有三个好消息,还有一个呢?”
机器人使者说道:“第三个好消息,就是高丽的这一路大军,陛下也不需要忧虑。我们家少爷已经有了对策,半个月之内,保证他高句丽大乱,无力在挥军北上。”
李世民哈哈大笑:“好!那我就等你们少爷的好消息。”
说完李世民赞叹道:“李蘅真是大才。三国时,诸葛亮未出茅庐,已经定下计谋,三分天下。如今,李蘅未出岳阳,就为朕平了三路大军,真是堪比古代能臣。此等大才,朕心生向往。不知道,他何时能够来到朕的身边,为朕解忧?”
长孙无忌说道:“陛下不必感叹。陛下乃是千古的英明圣主,这李蘅迟早有一天,会来到陛下身边,辅佐陛下,成就不世之功业。”
李世民大笑一声:“希望这一日能早日到来。明君还需要忠臣良将的辅佐,诸位都是朕的忠臣良将。我希望大唐的人才越来越多,尤其是像李蘅这样的人,才越多越好,多多益善。好了,现在不说这些了,大家商议商议,其他的几路大军该如何处理?李蘅谈笑间,已经给我们退了二十万大军,诸位可也不要让人小瞧了。”
房玄龄说道:“陛下,我国现在最忧虑的是粮草的问题。至于说大军,以我国现有的人口,再聚集几十万大军都是可以的。现在唯一的忧虑,就是粮草不足。聚集足够的大军之后,没有足够的粮草养活军队。没用粮草,即使能够强行聚集军队,将士们吃不饱,也形成不了战斗力,没有任何用处。而且聚集的几十万大军,都是青壮劳力。抽调出来之后,必然影响来年的粮食收成,恐会又对来年形成饥荒,雪上加霜。
李世民点点头说道:“是啊!我大唐还是建国时日太短,家底不够雄厚。国库还是太过于空虚,遇到这种大灾之年,又赶着北方战事,就显得捉襟见肘了。
潘家家主出列说道:“陛下,为今之计,只能增加赋税,筹集粮草,以应付眼下的局势。”
杜如晦出列说道:“陛下!不可!如果增加赋税,尤其又逢现在大灾之年,可能会激起更多的民变。到时候外患未除,内忧又起。那到时候,大唐就要分崩离析了,请陛下三思。大唐建国时日太短,国民们还没有从以前的战乱当中恢复过来。此时只能轻徭役,薄赋税,让百姓们休养生息。
潘家家主说道:“杜丞相你所说的那些,都是长远之计。现在我们要度过的是眼前的困难,百万大军即将南下。如果连这一关都过不了,大唐即将灭国,百姓们将生活的水深火热,会被外族蹂躏。这一点,百姓们也应该能够看得出来。以后的事情,以后我们再说,先把敌人打退,才是目前最主要的事情。”
那边机器人使者说道:“陛下,我们公子也有一言。目前江南西道,山南道,这些地区旱情严重,形成了大量的灾民无处安置,随时都有可能激起民变。陛下不若就征集这些难民,组建军队,把他们送往北方战场。这样他们可以用来报国杀敌,同时也减少了内部不安定的因素。根据这两地的难民情况,公子初步估计,这两处能征集十万大军。至于粮草问题,其实大家也想多了。目前我们的粮草计算,是按旷日持久的战争进行估算的。但其实不然,大战一旦开启,这几十万,上百万的大军冲突当中,肯定有大量的士兵阵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