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同诸公登慈恩寺塔》杜甫(1/2)
高标跨苍穹,烈风无时休。
自非旷士怀,登兹翻百忧。
方知象教力,足可追冥搜。
仰穿龙蛇窟,始出枝撑幽。
七星在北户,河汉声西流。
羲和鞭白日,少昊行清秋。
秦山忽破碎,泾渭不可求。
俯视但一气,焉能辨皇州?
回首叫虞舜,苍梧云正愁。
惜哉瑶池饮,日晏昆仑丘。
黄鹄去不息,哀鸣何所投?
君看随阳雁,各有稻粱谋。
诗歌赏析
-开篇写塔之高峻及引发的忧思:“高标跨苍穹,烈风无时休”,以夸张手法描绘慈恩寺塔高耸入云,狂风呼啸不停,营造出雄浑壮阔又略带惊险的氛围。“自非旷士怀,登兹翻百忧”,表明自己并非豁达之人,登上高塔反而百忧交集,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。
-登塔过程与对宇宙的感悟:“方知象教力,足可追冥搜。仰穿龙蛇窟,始出枝撑幽”,写诗人攀登时感受到佛教的神奇力量,仿佛进入龙蛇洞窟,穿过交错的塔架才来到高处。“七星在北户,河汉声西流。羲和鞭白日,少昊行清秋”,诗人置身高塔,仿佛能触摸星辰,听闻银河流淌,又感慨时光流逝,季节更替,展现出宏大的宇宙意识。
-俯瞰所见引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:“秦山忽破碎,泾渭不可求。俯视但一气,焉能辨皇州?”诗人俯瞰大地,秦山如破碎一般,泾渭难以分辨,长安也隐于一片混沌之中,暗示国家局势的混乱。
-借古讽今与对现实的批判:“回首叫虞舜,苍梧云正愁。惜哉瑶池饮,日晏昆仑丘”,借虞舜、周穆王的典故,暗讽唐玄宗沉迷享乐,不顾国家安危。“黄鹄去不息,哀鸣何所投?君看随阳雁,各有稻粱谋”,以黄鹄自比,表达自己虽心怀壮志却无处施展,而那些“随阳雁”般的小人只知谋取私利,进一步批判了现实的黑暗。
主旨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