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8章 双轨青春(1/2)
九月站在教室走廊的栏杆前,三月的风裹挟着湿润的寒意掠过校园。几枚枯黄的玉兰叶在风中打着旋儿飘落,最后无力地跌落在操场上。
复读班的第二学期悄然拉开帷幕,楼下操场上新生们正在进行正在练习第九套广播体操,\"时代在召唤\"的电子音混着此起彼伏的口号声,在玉兰花树影间回荡。她望着飘落的枯叶,突然想起去年此时,自己也曾站在同样的位置,憧憬着高考后的大学生活。
教室里,白炽灯嗡嗡作响。九月的课桌上堆满了厚厚的复习资料,试卷用铁夹子整齐地夹着,堆成了小山,桌角贴着用红色便利贴写的“加油!”二字。教室后排堆叠的习题册几乎挡住了最后一排同学的视线。讲台上的高考倒计时牌鲜红刺目,不到一百天的数字像悬在头顶的警钟。
她九月每天的生活都被精确到分钟:清晨五点半起床,在昏暗的灯下背诵英语单词;六点半准时出现在教室,开始一天的课程;午休时间用来整理错题,晚上自习到十点半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。复读的日子枯燥而压抑,每当她感到坚持不下去时,就会想起去年在海城经历的一切。
初春的晨光透过斑驳的玻璃窗斜斜切进教室,语文老师握着半截白粉笔的手微微发颤。黑板上\"之乎者也\"的字迹层层叠叠,像是堆砌起通向古文明的阶梯,粉笔灰簌簌落在他肩头,很快在褪色的藏青色中山装肩头积成一片霜。
同学们埋首题海,连翻书的沙沙声都轻得像叹息,压抑的紧张在空气里发酵,每个人都像绷紧的弓弦,随时准备迎接最后的冲刺。
窗外的玉兰花树抽出嫩绿新芽,而教室内的时光仿佛凝固。语文老师转身时,藏青色衣服的褶皱里又扬起几缕粉笔灰,在晨光中轻盈起舞,恍惚间竟与十年前那个站在同样位置的身影重叠——她始终以这样的姿态,为一届又一届学子点亮通向未来的灯。
下课铃响起,手机在桌洞里震动,九月下意识摸出手机,那部略显陈旧的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几条未读消息,都是那些已经踏入大学校园的同学们发来的,分享着各自的新环境、新朋友,言语间满是对未来的憧憬。
初中阿言同学发来了一张qq相片。照片里,对方穿着印有校徽的卫衣站在樱花树下,配文写着\"某某大学的糖醋排骨超好吃!\"九月抿了抿唇,将手机塞回抽屉。窗外的玉兰花树已经抽出抽芽,她的课本边缘却已被翻得卷起毛边,每一页都标注着不同颜色的笔记,像幅斑驳的抽象画。
就在这样忙碌又充满希望的开学季,九月刚回到宿舍准备刷牙洗脸,她收到了阿栋另一条消息。九月盯着手机屏幕上阿栋发来的消息,手指悬在键盘上方迟迟没有落下。\"我不继续读书了\",短短几个字,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在她心里激起层层涟漪。她无法理解,明明都已经上了一学期的课程,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?那可是无数个日夜努力换来的入学机会,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,阿栋却要亲手将其终结。
带着满心的疑惑,九月阿栋的电话。电话那头传来嘈杂的背景音,像是有人在那里吵架一样。阿栋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,但语气却异常坚定:\"九月,我真觉得继续读下去没什么意义了。我本来就不是很适合读书,与其在学校里混日子,浪费家里的钱,还不如早点出来工作。\"
九月想要反驳,却被阿栋打断:\"你知道吗?我爸妈为了供我上大学,爸爸在工地打零工,妈妈在家里干各种农活,省吃俭用。每次想到这些,我心里就特别难受。我学的专业以后出来找工作也不一定顺利,还不如现在学一门技术,早点挣钱。\"阿栋的话让九月陷入了沉默。她想起高中时,阿栋的家庭条件确实不算好,父母都是普通的劳动者,为了孩子的学业不辞辛劳。或许正是这份沉甸甸的亲情与责任,让阿栋在面对未来时,做出了与同龄人截然不同的选择。
阿栋继续说道:\"我有个亲戚在关市的某某汽车大厂,我想去那里学门技术。在工厂里,只要肯吃苦,总能学到东西,以后也能靠手艺养活自己。\"九月沉思片刻,缓缓说道:\"阿栋,我知道你有自己的考虑。但这条路并不轻松,你真的想好了吗?\"阿栋语气坚定:\"想好了!我不想再让父母那么辛苦,而且在工厂里能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,总比在学校里混文凭强。\"
九月见劝不动他,便不再多说,只是叮嘱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,有什么困难随时联系。挂断电话后,九月望着窗外的天空,心里五味杂陈,她既担心阿栋的选择会让他吃苦,又佩服他这份为家庭着想的担当。
另一边,阿栋已经在关市的汽车大厂开始了新的生活。2010年的国产汽车制造业正处于野蛮生长阶段,厂区里起重机的轰鸣声、冲压机的撞击声混作一团。工厂里机器轰鸣,流水线上的工人忙碌不停。阿栋被分配到装配车间,每天的工作就是重复着拧螺丝、安装零部件的动作。车间里油污满地,噪音震耳欲聋,工作环境十分艰苦。但阿栋没有抱怨,他知道,这是学习技术的必经之路。
他工装裤膝盖处的补丁浸着机油,这是三天前调试设备时蹭破的——那台德国进口的焊接机器人,说明书全是英文,他硬是靠着电子词典啃了整整两夜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